目前我国的鹅业生产发展迅速,存栏量和出栏量有所增长,鹅肉是优质肉品,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有不少的养鹅户在饲养过程中常常遇到雏鹅成活率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生产效益。怎样提高雏鹅成活率就成了养殖户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能提高雏鹅成活率。做好环境管理能提高雏鹅成活率。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能提高雏鹅成活率。做好弱雏复壮可以提高雏鹅成活率。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能提高雏鹅成活率。雏鹅的主要传染病鹅的抗病力相对较强,常见病比较少。但是有3种病降低雏鹅成活率: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和新型病毒性肠炎,在许多地区都有这些疾病发生的报道。这3种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危害雏鹅为主的传染病,一旦雏鹅发生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常常导致高达30%~90%的死亡率,这也是引起雏鹅成活率低的关键因素。这些降低雏鹅成活率的疾病治疗办法:目前在国内一些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已经研制和生产了这3种主要传染病的疫苗和抗小鹅瘟血清、抗鹅副黏病毒病血清。
对于这3种危害雏鹅的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采用自繁自养模式的鹅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是做好对种鹅的免疫接种工作,当种鹅体内有较高的抗这3种传染病的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母源抗体就能够传递给雏鹅,使雏鹅得到有效保护。雏鹅养育阶段可以不再接种这3种疫苗,只需要做好日常的卫生防疫工作就能够保证雏鹅高的成活率。一般要求种鹅在1~14日龄期间接种这3种疫苗,在开产前1个月再次接种,3个月以后再接种1次就能够保证种鹅体内有较高的抗体水平。若是得了小鹅瘟治疗可用鹅毒消混饮:按每250ml用于治疗500kg体重(或按成禽500羽、雏禽1000羽)的用量计算,预防量减半。
做好环境管理提高雏鹅成活率。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种鹅的产蛋期有较长时间处于气温比较低的季节,因此雏鹅的养育期处于外界温度偏低的时候。由于雏鹅绒毛的保温能力差,容易受凉而发病,这就为提高雏鹅成活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直接或间接造成的雏鹅死亡降低雏鹅成活率。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雏鹅成活率。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更换潮湿的垫草,保持垫草的干燥有利于减少一些寄生虫病和霉菌性疾病的发生;定期清扫育雏室和运动场,做好育雏室和外环境的消毒,及时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预防疾病提高雏鹅成活率的重要举措。
做好弱雏复壮工作可提高雏鹅成活率。在大群饲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雏鹅群内出现一些弱小的个体,如果不及时进行合理的处理则它们很容易死亡降低雏鹅成活率。对于弱雏可采取如下处理措施控制雏鹅成活率。及时隔离:通过日常的观察,发现弱雏后及时将其从大群中隔离出来,放置在单独设置的弱雏圈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弱雏在大群内很容易被撞倒和踩伤、踩死,也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营养保证雏鹅成活率。适当保温:弱雏本身体内蓄积的营养比较少,御寒能力差。为了保证雏鹅成活率,促进其恢复,要求弱雏鹅圈的温度要比其他圈的温度高2℃。可以将弱雏圈设在靠近热源的地方或另外设置加热装置。补充营养:由于弱雏的采食量少,体内主要营养素的积存量少,甚至处于某些营养素的临界缺乏状态,只有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促进其恢复。可以通过在饮水器内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复合维生素、小苏打等以调节其生理机能、增强其抵抗力,同时增加配合饲料的使用量提高雏鹅成活率。
要提高雏鹅成活率不仅要做好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而且要注意鹅苗的选择。更多养鹅技术请持续关注:www.jofpw.com